• 選單
  • 選單
波巴山 Mt. Popa

蒲甘波巴山 (Popa Mountain):走一趟緬甸人的的朝聖之路

首頁 » 所有文章 » 世界各地 » 亞洲 » 東南亞 » 緬甸 » 蒲甘 » 蒲甘波巴山 (Popa Mountain):走一趟緬甸人的的朝聖之路

來到緬甸,從仰光搭了 10 小時候夜車,在天亮之際終於抵達了蒲甘。

在那個被各種交通工具的司機疲勞轟炸的巴士站,我認識了來自越南的 V,為了分攤車資我們一起搭車去看了日出。在太陽離開地平線的同時,我們留下了彼此的聯絡方式後相互道別,V 邀請我加入她與男友的蒲甘行。一天後,我與 V 及她的男友跳上一台嘟嘟車準備前往蒲甘朝聖之地 – 波巴山 (Mt. Popa)。

此行除了一輛專屬的嘟嘟車外還有一個隨行導遊,雖說是導遊,實情上是 V 和男友去看佛塔時認識了年紀相仿的緬甸人。人情歸人情數目要分明,將近四小時的行程,嘟嘟車費用是來回 50,000K,導遊費用則是 10,000~20,000K,算一算我們三個人分攤後的金額,這樣的費用真的是友情價!

Myanmar Tuktuk

拜這輛高速行駛的嘟嘟車所賜,讓我能再次享受迎風亂髮的感覺,也能看到除了佛塔之外的風景,身邊有了旅伴也讓原本緊繃孤單的心情得到釋放。路旁看似沒什麼的舖路工程,仔細一看發現這些在炙熱太陽下忙來忙去的都是女性,完全顛覆從小到大只看過赤膊阿伯在路上滾柏油的印象!

myanmar

前往 Mt. Popa 的路上會經過一處以種植棕櫚樹為生的小村莊,這裡是蒲甘僅存的棕櫚樹栽種區。嘟嘟車停在一間由棕櫚樹搭建的小屋前,屋裡的大叔很熱情地招呼我們,當我們還在東張西望的時候,大叔已經在棕櫚樹下就預備位,下一秒就像猴子一樣手腳俐落的向樹梢上爬去了。

棕櫚樹 Palm Tree
拍照後沒幾秒大叔已經爬到樹頂去了!

爬到樹梢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採集棕櫚汁,一刀劃開樹葉的根部,棕櫚汁就會噗啾噗啾的不斷滴出來,趕緊在切口處掛上收集汁液的小甕子,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時間了。
大叔從樹上帶了最新鮮的伴手禮回到地面,兩個小甕子裡裝著的是現採的棕櫚汁液,用手指沾了一點放入口中,嗯…是比想像中甜一點的滋味。

棕櫚樹 Palm Tree

棕櫚樹的果實採收下來後透過牛磨臼就能榨出棕櫚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捏了一小塊磨乾了的棕櫚果實碎屑,吃起來…沒什麼味道,哈!

棕櫚油 Palm oil
牛磨臼,但牛不在

棕櫚油 Palm oil

棕櫚樹真的是一種經濟價值非常高的作物,樹幹能當樑柱、樹葉能蓋房子、果實能榨油、汁液能製糖釀酒。大叔端了一盤各種口味的自製棕櫚糖,不太吃甜我的吃了兩三塊都覺得味道差不多,唯一讓我難忘的是味道鮮明帶點辣感的薑汁棕糖。

棕櫚糖
將棕櫚汁放入鍋中攪拌熬煮至稠狀,凝固定型後就是棕糖了。

這一甕甕發著泡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的東西就是發酵中的棕櫚汁,這是製作棕櫚酒的必經過程,近距離觀察還能看到有如打開可樂瓶蓋時那種活蹦亂跳的氣泡!

發酵中的棕櫚樹汁

發酵後的汁液再經過柴火加熱就進入了蒸餾的程序,蒸餾酒滴出來的速度像是被調了慢動作一樣緩慢,沒有耐心大概是做不來的。

蒸餾中的棕櫚酒

棕櫚汁可以製成兩種酒,一種是透過自然發酵而成,另一種則是發酵後蒸餾而成。大叔說指著蒸餾後的那瓶酒說 “This is stronger.” 雖然平常也沒在喝酒,但好吧,來喝喝看到底有多 Strong!

蒸餾後的棕櫚酒喝起來很像高粱酒,酒精氣味可見一斑,刺刺辣辣的酒精味在嘴巴裡散開,我像是吃到一大坨哇沙米一樣只能趕快鼻吸嘴吐,無緣品嚐什麼後勁。

棕櫚酒
棕櫚酒:左邊為自然發酵,右邊則是發酵後蒸餾而成

酒足飯飽後我們再度踏上前往波巴山的路上,嘟嘟車在筆直的道路上一路狂飆,追風的快感讓人很快進入放空狀態。

不久後我們開進了一個小村莊,原本空曠的道路旁開始零星的出現幾間簡陋的茅草屋,屋前坐著幾位枯瘦的中年婦女和嘻鬧中的小孩,從茅屋到骨瘦如柴的人,那些生活窮困的必要元素在這裡展露無遺。當嘟嘟車從他們面前呼嘯而過時,總能聽見他們朝著我們大呼小叫,一開始我不太懂為什麼。

筆直的道路上漸漸的不再出現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蹲坐在路邊眼神空洞又乾又瘦的老人家,就像路上的貓眼石,每個人保持著相同的距離,彼此之間好像存在著無形的默契。
當他們發現有車開進這條道路的同時便會從地上緩緩起身,伸長只剩皮包骨的手臂,腳下拖著沈重的步伐慢慢的往車道上走去,沒有言語,只有尖銳的咆哮聲,一個接著一個,毫不間斷。不曾親眼看見如此大規模的乞討人,嚇得我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

對向車道迎來一輛高速行駛的小貨車,咆哮聲依舊持續不斷,小貨車裡冷不防的伸出一隻手將白花花的鈔票撒向天空,原本蹲坐在路邊的人好像發了瘋似的不顧一切地衝向翩翩落下的鈔票中,要不是嘟嘟車緊緊剎住,我們差一點就撞上那距離車輪不到一步的婦人了!此刻的我終於明白,剛進到這個小村莊時茅屋前那些對著我們喊叫的婦人小孩是為了什麼。

慢慢的我們駛離了小村莊,但心情卻有點難以恢復。
常常在台北街頭看見餐風露宿的街友;曾經在馬尼拉看過一家好幾口住在用幾塊紙板搭建的小屋子,屋裡沒燈,街上也沒燈,生活環境差的難以想像;如今在蒲甘偏僻小村莊又再次被貧窮震懾住。內心明白無論是多發達或多落後的地方始終都會存在超乎想像的窮困,感到難過是必然,難過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公平,難過自己能做的實在太少了。

遠方的地平線上慢慢浮現了山的模樣,傾斜的山頭上矗立著清晰可見的佛塔,那是今天的目的地 – 波巴山。

波巴山 Mt. Popa

波巴山是一座海拔 1,518 公尺高的火山,位在良烏 50 公里遠的地方,山頂上的寺廟是當地相當著名的朝聖之地。由於位處高點,天氣晴朗的時候向西邊眺望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伊洛瓦底江!

要到出頂的寺廟必須爬上 777 階的樓梯,堪稱蒲甘版的烘爐地;進入樓梯前務必把食物、水瓶、小外套等物品收進背包裡,並保持雙手淨空,因為沿途有超多猴子,被人餵食習慣的猴群已經不會與人類保持拒離,我就親眼目賭一隻猴子要搶一名男子手中的寶特瓶,男子不肯妥協,猴子便露出銳利的牙齒並狠狠地咬住瓶子不放,其實滿可怕的!

波巴山 Mt. Popa

即便猴子如此兇猛,來到此地的人還是很喜歡餵食牠們,成串的香蕉、一支支的紙捲玉米粒都是這些猴子的家常菜,牠們己經習慣從人類手中獲得食物,人類越是餵食,猴群越是大膽。

順著長長的樓梯拾級而上,除了嚇人的猴子之外,更惱人的是腳下不斷出現的香蕉皮、玉米粒和一灘灘的不明液體,傾身往外想看看那些讓人走得氣喘吁吁的長階梯,卻看見滿山遍野都是餵食玉米粒後被隨意丟棄的白色包裝紙捲,原本應該滿是綠油油的草叢樹木,如今卻覆蓋了一層讓人心碎的白。餵食破壞了與野生動物的感情,也破壞了與大自然該有的尊重。

波巴山 Mt. Popa在佛教尚未傳入緬甸以前,當地居民信奉的是泛靈信仰,該信仰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靈魂,無論是人事物或大自然都能被神格化,民間常聽聞的石頭公、山神等都屬泛靈信仰。波巴山頂供奉的就是蒲甘王國時的阿努律陀王 (Anawrahta) 認列的 37 位納特神靈 (Nat),也因此被信奉神靈的信徒視為聖山。

傍晚的山上伴隨著涼涼的風,佛塔頂端的風鈴聲清脆悅耳,寺廟裡滿是虔誠的信徒,帶著心意與敬意向神靈祈求著。走過許多對宗教非常熱衷的國家,每每看到這樣的畫面總是讓我好感動。

Popa mountain

山頂上的視野總是那麼吸引人,縱使蔚藍的天空被抹上一層曚曨,還是無法掩蓋美麗景色帶來的感動!

波巴山 Mt. Popa

在寧靜的山上待了許久,天空悄悄地掛上橘紅的布幕,是該下山回家了。

波巴山雖然還不至於稱之為絕世美景,但能在滿滿紅磚佛塔的行程中添上這一筆,也算是為這趟平凡無奇的旅程增添了許多色彩。我雖然不帶任何宗教信仰,但赤腳踏在緬甸人口中的朝聖之路,也能感受到信仰帶來的力量。

回家的路上,枯樹搭配火紅的夕陽,正好。

波巴山 Mt. Popa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