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懷第一胎的後期朋友給了我一張待產包清單,裡面洋洋灑灑列了一堆項目,對於第一次生產的我來說這些東西都好陌生,什麼產褥墊、看護墊完全搞不清楚。而最近剛生完第二胎,再次經歷生產後對待產包內容又更有心得了!因此想藉由這篇文章把有關待產包的資訊分享給需要的準媽媽們!
何時開始準備待產包?
建議35週之後就可以開始採買、整理待產包了哦!雖然去生產要帶的東西不多,也都不難買到,但總是會有懶惰的時候,而且越接近足月就隨時都可能有產兆!像我就一直偷懶到37週才驚覺「已經足月了耶,好像要認真整理一下待產包了!」搞得自己突然很焦慮,哈哈!所以寧可提早準備,也不要到時候急急忙忙。
待產包的選擇和尺寸
上一胎因為不想提大包小包,所以用24吋的行李箱裝這些待產物品,打包完後空間還綽綽有餘,要去生產的時候嚕出門很方便也很輕鬆!但到醫院待產和生完住進病房的時候就會覺得帶行李箱真是一大錯誤啊~每次拿東西就得在地上攤開行李箱,在不寬敞的地方做這件事真的好阿雜呀!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就改用手提旅行袋+大的後背包的組合,生產時會用到的放手提袋,例如:看護墊、食物、水,一目了然也方便拿取;而生完才會用到的就放後背包,例如:產褥墊、沖洗器、內褲。
我覺得這樣的組合很不錯,急用的東西可以馬上拿到,不需要在東翻西找或把一堆東西搬來搬去。
待產包清單
待產包裡建議只要放生產、住院時需要的東西,要帶去月子中心的東西可以另外準備一包/箱,出院時再請先生或家人帶去就好。
這邊把待產包的內容物分成五大類:重要隨身物品、媽媽護理用品、寶寶用品、盥洗用品、其他,而這五類裡列出的用品都是我生產時有帶去的,裡面也會稍微說明一下這些用品到底是什麼?什麼時候會用到?
重要隨身物品
必帶!必帶!必帶!什麼都可以不帶,但這些重要物品一定要帶到!
- 爸爸的身份證
- 媽媽的身份證、健保卡
- 媽媽手冊
- 錢錢錢
媽媽護理用品
- 看護墊
看護墊是入院待產時的重要角色,當你躺在病床上等待產兆及生產的時候,這張薄薄的墊子就會鋪在你的屁股下,防止分泌物、血水、羊水沾染床單。生產後院方也會用這個包住你的屁股,因為剛生產完惡露量比較大,用這個包會比用產褥墊更安全。
依照我自己和朋友們的經驗,每次生產大概用掉2~3片,但每個人的產程不一樣,使用的量也不同,建議可以先準備一包不夠再買就好。至於多的看護墊,回家之後可以墊在寶寶的床單上,防炸屎滲到床墊,或換尿布的時候當隔尿墊用也很方便。

- 產褥墊
產後一定會用到的東西,就是很大張且沒有縫線的衛生棉,主要是用來接惡露,為了避免惡露感染傷口,通常2~3小時就得換一張,用量不小。
雖然醫生建議不要用衛生棉,因為縫線會摩擦傷口造成不適,但我上一胎生完的前幾天傷口很腫很腫,用產褥墊很摩擦傷口,用衛生棉反而不會,所以初期量大的時候我都穿褲型衛生棉,雖然很貴但比較舒服,之後量少就改成夜用衛生棉,等傷口不腫之後才開始用產褥墊。
這三款商品價差不小,依價格高至低排序是:褲型衛生棉>夜用衛生棉>產褥墊,雖然價差大,但還是要以自己用的舒服的為主,必竟傷口能趕快復原比較重要!
- 免洗內褲
除非是穿褲型衛生棉,不然用產褥墊或夜用衛生棉都需要準備免洗內褲。不建議穿需要洗的內褲,因為惡露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沾到,要這樣一直手洗真的會累翻。
款式的部分強烈建議要買高腰,產褥墊或衛生棉才不會露一節出來;尺寸盡量買大一點,穿起來比較舒適,孕前適合的尺寸在懷孕後或產後不一定適合。我自己懷孕前是穿M,孕期增加10公斤,產後穿XL剛好,提供給大家參考囉!
- 生理沖洗器/沖洗罐(自然產用)
這個只有自然產的媽媽才會需要,主要是用來沖洗傷口。
為了避免傷口細菌感染,每次上廁所後都要沖洗、擦乾,需要注意的是,沖洗罐內要裝煮過的開水!煮過的開水!煮過的開水!並盡量用溫水,千~萬~不~要~用~生~水~。
- 滅菌棉棒
棉棒是自然產產後才會用到的,但因為一下床上廁所就得用到所以我有先準備,主要是如廁後傷口擦藥用的。棉棒有分很多尺寸,記得要買最胖的「滅菌沖洗棉棒」,不然很難上藥。
- 溢乳墊
通常生完的前幾天乳汁分泌還不是很多,所以其實不太需要溢乳墊,但我也有朋友生完第二天就開始脹奶滴奶,所以去生產時可以帶個兩、三組備用,其他去月子中心再帶。溢乳墊跟衛生棉一樣,每天都要定時更換,或如果濕了就要換,脹奶的胸部皮膚比較敏感,如果沒有常常更換容易引起過敏或濕疹。
很多母嬰品牌都有賣拋棄式溢乳墊,透氣度和服貼度略有差別,我試過幾個品牌後覺得貝親這款比較好用,只是包裝很難拆,在奶量還沒達到供需平衡的時候都是用拋棄式的,等到供需平衡比較不會瘋狂滴奶的時候就改用環保溢乳墊了。
環保溢乳墊除了不會一直製造垃圾之外,還有一個特點是它跟皮膚接觸的內層是竹纖維材質,觸感柔軟舒適,適合胸部敏感的哺乳期,比起來拋棄式的就比較粗一點。
- 拖鞋
不管是待產時或生產後,穿拖鞋是最方便的!另外,如果天氣不是很冷,我會建議去醫院待產的時候就直接穿拖鞋出門就好,可以減少行李空間。
- 衣物一套(出院用)
產後住在醫院或診所的期間都是穿他們提供的病人服,只有出院那天需要換回自己的衣服,除非住院期間會外出,不然只需要帶一套就夠了。
寶寶用品
- 衣物一套(出院用)
寶寶出生後,在醫院或診所的期間都是穿他們提供的寶寶衣服,所以只需要準備一套出院時穿的就好了。通常會需要:紗布衣或包屁衣、手套、帽子、包巾,腳套可有可無,反正寶寶最後會被包巾整個包起來。
【延伸閱讀:JN.Toy 色溫燈音樂安撫娃娃,優雅音樂好助眠,育兒好物分享】
盥洗用品
有的診所會提供拋棄式盥洗用品,但如果在醫院生產就需要自己準備,我自己有用到的是:牙刷、牙膏、毛巾(擦澡或洗澡用)、洗面乳。
其他
- 哺乳內衣
這是帶著備用的,如果你不小心像我朋友一樣產後第二天就開始滴奶,並需要開始用溢乳墊的時候,這東西絕對會派上用場,如果沒有的話就是等奶量衝上來才會用到。
哺乳內衣我會推薦媽媽餵哺乳內衣,下掀式開扣設計哺乳很方便,而固定罩杯不用擔心洗完罩杯墊會位移,但媽媽餵哺乳內衣價格不低,當初買一件1,480元,雖然好穿想多買但有點買不下去。
後來在蝦皮上找到超便宜的哺乳內衣Babyshare時尚孕婦裝,一件才79元!但太便宜有點怕雷,所以另外又買了[la vie]生活行家官方旗艦店,一件198元,最後事實證明這兩款哺乳衣是沒有差異的,哈哈哈!它們的版型設計跟媽媽餵的幾乎一樣,只差在罩杯是可拆式的,洗完容易捲起來,至於透氣度跟卡汗臭味的程度我覺得是差不多的。
【延伸閱讀:孕婦裝推薦:棠棠媽咪孕婦裝,平價好質感孕婦裝、哺乳衣實穿分享】
- 衛生紙、濕紙巾
一定要帶,醫院不會提供,診所就不一定,自己準備起來比較保險。
- 保溫瓶、吸管
有時候待產時間很長,真的需要好好補充水份,維持體力,所以杯子或保溫瓶絕對要帶著。至於建議帶吸管是因為入院待產後就會一直呈現躺著的狀態,不太方便完全坐起來進食或喝水,這時候吸管就派上用場了!
待產懶人包
如果覺得自己準備待產包要買東買西很麻煩,市面上也有很多母嬰用品店有待產懶人包可以買,雖然買起來比較貴,內容物也不一定全都用到,但就是買個方便,以下就列其中幾個給大家參考。
- 六甲村
六甲村待產包應該算是最常見的,品項豐富也都滿實用的,總共有三種不同的內容組合,價格也分為低、中、高,基本上都有看護墊、產褥墊、免洗內褲,若是中、高價位則會包含哺乳用品及新生兒衣物。

- 奇妮
奇妮待產包在官網上有A、B兩種組合,基本上都有看護墊、產褥墊、溢乳墊,而A、B兩種的差別只在於一個是有免洗內褲,一個是有皮膚清潔棉。

- 媽媽餵
媽媽餵待產包只有一種組合,內容包含看護墊(官網寫產褥墊XD)、溢乳墊、免洗內衣、乾濕兩用紙巾。這組合裡面少了很重要的產褥墊,反而是搭配乾濕兩用紙巾,乾濕兩用紙巾我自己是用來幫寶寶刷口腔清舌胎的,在待產的時候根本不會用到,所以像這樣的組合我就不會考慮了。

發表迴響